迎接AI時代,不怕失敗,才有勇氣探索未來

在匯集了各式新創團隊與科技人才的矽谷,「Fail early, learn fast.」是句常見名言,意指失敗得越早,越快學到東西,因為團隊可以從失敗的過程中,找到新的方法與經驗,進一步改進並得到理想的產品。與其將自己關在實驗室中,埋頭苦做出完美的產品,先提出初步成品,透過各方回饋的意見,不斷修改、精煉才能更快做出滿意的成果。

還記得,年前教育部公布的台灣PISA 2018報告結果嗎?報告中顯示,台灣學生雖然在閱讀表現中有良好分數,卻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對AI科技教育有著極大熱情的教學團隊AI4kids,成員李慕德以自己的教學經驗中為例,他提到台灣學生隨著年紀越大,越習慣能夠快速得到正確答案,原因是因為我們從小到大並不鼓勵孩子探索,而這種教育會讓學生忘了如何找答案。

為什麼要教學生不怕失敗?

AI4kids藉由教孩子動手實作AI專題的過程,啟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想像力,以創造自己的AI應用。創辦人陳佳慧提到,「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有不一樣的學習目標與方法,」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不同階段學習卡關的因素不同,例如國小學生是沒興趣、國中生害怕失敗,而高中生就比較目標導向,在意人工智慧跟未來升學就業的關係。

不管如何,引發興趣絕對是學習人工智慧的第一步。現在已經有很多專為人工智慧設計的教具,只要老師們能夠熟悉人工智慧基本概念,就可以設計很多程式遊戲;小朋友一旦對新科技產生興趣,好奇心將成為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

李慕德說,其實小朋友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失敗?有趣與否才是能引起他們注意的事。他認為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應該多多鼓勵小朋友觀察、找問題,才能啟發多種可能。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學程主任胡筱薇建議家長,要了解孩子,才知道如何引導。例如孩子就是很會畫畫,為什麼不讓他在畫畫當中找到熱情?陪伴孩子發現自己會做、喜歡做的事情。」

胡筱薇認為,「我們能給孩子的很有限,要知道,真正的價值在於跟孩子的關係,關係好才有影響力,」無論人工智慧或其他科技的進展,都是工具,會改變很多的流程或既有模式,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溫度是不會改變的,人類的核心價值與知識體系也不會改變。

因此,未來不管唸文科或理科工科,每個領域知識仍有其價值,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重要性,「我們是教人不是教學,」胡筱薇強調,讓孩子始終擁有熱情與夢想以及使命感,才是最重要的。

AI來勢洶洶,張嘉淵:應培養孩子的「海盜精神」

面對來勢洶洶的AI時代,教育應該培養孩子的專業能力與心態。專業能力的培養並不需要補習或苦讀,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提供自己的做法,例如他請目前讀國三的孩子在看完《尼貝龍根的指環》後,統計整齣劇中有多少人、分屬哪些族群、武器數量、什麼人拿什麼武器……等,接著再試著在40分鐘之內說出完整的故事。這整個流程其實就是大數據研究,不僅運用到基本的統計分析,以科學方法檢視結構,過程中也逐步累積專業能力。

張嘉淵認為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海盜精神」,並以世界名著《金銀島》做比喻,需要勇於跳上船、探索未知尋找人生寶藏的勇氣。至於要怎麼培養呢?需要由家長以身作則,他說,自己會在段考前一天帶著孩子離開書桌,到幾乎沒有人的棒球場一起打棒球。做一點「壞事」,不會影響什麼,但小孩會知道,不用跟別人做一樣的事情,小小的冒險,反而會發現另外一片天地。

對於許多人會擔心未來是否會被AI取代?張嘉淵認為,與其擔心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不如真正擁抱AI世代的精神——「成功的定義和模式都會被改變,」唯有保持勇於冒險、創新的精神,不要一面倒地只訓練數位能力與工程師。科技不是未來,未來長什麼樣子,科技不知道,科技是帶你去未來的工具,「AI世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須有看未來的能力、強大執行力以及整合能力。」

  •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學程主任胡筱薇給父母的建議
    • 主辦暨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
    •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捐助企業:
      台塑企業、奇美實業、英業達集團、義隆電子、聯發科技、友達光電、新光人壽-新壽管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