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 AI 化到政府的角色、企業內部組織如何因應以及給父母的建議,本系列課程最後一堂,陳昇瑋執行長分析不可能被 AI 取代的未來人才。
這些資源配置、所得分配的問題要用人來解決,未來會需要更多聰明有智慧的人們來協助解決這樣的問題,而這些都需要有人文素養、關心社會福祉的人才投入。
天下創新學院製作人溫怡玲:今天要延續上一堂的內容,我們繼續邀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分享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如果 AI 來勢洶洶,將會使我們的未來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未來 10、20 年我們的孩子將會面對什麼樣的職場環境?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有辦法面對未來的不可知?
延續上一次所討論的問題,我們談到了程式語言,以及要如何學習 AI 的基本能力。有一個問題是,相信有很多家長也留意到,自己孩子的興趣完全跟寫程式、資訊理工這些領域完全無關,可能數學、理化都不好,這到底應該要怎麼辦?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以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而言,對於思考、策略,是完全沒有著力點的。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興趣跟程式設計、資工沒有關係,喜歡的是人文或社會方面,其實可能更好。我們可以非常確定的是,第一,人工智慧沒有辦法取代任何面向人類的工作,包括服務業、業務、心理治療、諮商、人資等,社交性愈強的工作,人工智慧愈是無法取代,但可以提供協助。
第二,跟社會有關的,不管是策略管理、創意、心理、政治、廣告、法律、經濟等,只要跟人有關的議題,基本上都不是「最佳化」的問題,就不是人工智慧可以幫忙的。
第三,需要人類來消化吸收,有自己觀點的這些領域,例如歷史、人文、哲學、藝術等。真的不用擔心人工智慧哪一天學會創作,讓我們把人文的精神都丟掉, 我相信不會走到這一步的。當然,人工智慧會讓創作的方式發生改變,但不會讓這樣的工作消失,只會讓我們因為使用數位工具而變得更有效率。
簡單而言,未來人們儘可能不必做沒有創意、重複的工作,更能專注在需要策略思考、有獨特觀點的工作。
還有更多的問題,一定要人,才能夠做得好,像是自駕車就有很多屬於道德的問題,例如工程師在設計自駕車的人工智慧時,如果有個情況是,他只能選擇讓車內的人受傷,或者是車外的人受傷?兩個一定有一個受傷的時候,人工智慧該怎麼選擇?這是一個很難的道德問題,而不是工程問題。還有,像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失業,又應該怎麼去權衡?
第五,還有個人隱私跟社會效率的問題。例如說我們在街頭巷尾放很多攝影機,可以抓到逃犯,但是同時也犧牲了個人隱私,我們要怎麼權衡這樣的問題?人工智慧會增加工作效率,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容易讓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這些資源配置、所得分配的問題要用人來解決,未來會需要更多聰明有智慧的人們來協助解決這樣的問題,而這些都需要有人文素養、關心社會福祉的人才投入。
溫怡玲:是的,無論將來人工智慧怎麼樣發展,還是沒有辦法直接了解人真正和內部的需求,或者是剛剛提到的一些道德方面的問題。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您除了擔任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同時也是非常知名的資料科學家,為什麼您會轉向研究 AI?可能幾年後 AI 非常普及,可以想像有很多機器人手臂、自駕車之類的,資料還有價值嗎?
陳昇瑋:其實人工智慧就是資料應用的終極解決方案,有人比喻說資料就是原油,而人工智慧像是電力,因此他們的關係如同一個是因、一個是果。以目前人工智慧技術來看,資料愈多會愈聰明,其實就跟人很像。
人工智慧不是魔術,它一定有個來源,從這個來源裡學到知識與規則,它才會開始有智慧。因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資料絕對不會變得沒有價值,重要性反而更加提高。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擔心,目前擁有各種人類行為資料的這些大型科技公司會壟斷,市場,因為即使有一模一樣的技術能力,擁有資料的公司,他能夠做出的人工智慧會愈強大,這是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溫怡玲:謝謝執行長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從台灣產業 AI 化的角度切入,全面而有系統的解釋 AI 將會對台灣企業人才、營運模式各個方面產生的影響,希望能夠提供各位更深入了解,解開心中因為人云亦云而產生的各種疑慮,更明白 AI 對我們將產生的影響,並能積極因應站上時代的浪頭。台灣產業 AI 化系列課程到此告一個段落,謝謝大家!
Copyright©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 Taiwan AI Academy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