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AI 時代,你需要知道的是:專訪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蔡明順、侯宜秀
文圖 / 樹冠生活 黃筑瑜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A)於2018年初成立,到了2019年底,培育超過6,000名AI人才,截至2021年更累積超過8,000名校友,接觸1,800間企業,深具 AI 領域影響力。邁入第四年,持續非營利組織的彈性姿態,媒合企業、政府、學術、研究、新創圈,進行人工智慧的技術推廣,同時開辦實戰導向的人工智慧課程,為台灣撒下人工智慧的種子。邁向AI 時代,專訪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蔡明順校務長、 侯宜秀秘書長,探討關於AI時代,你需要知道的事。
AI 的前世今生,從產業開始的歷史軌跡
AI 的出現既非橫空出世,也非無憑無據。蔡明順說起人工智慧的技術革新,可以算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就如同過往,AI時代到來並非只靠單一技術的革新,而是需要複合且多重的技術堆疊,從大數據累積、演算法植入,一步步成熟數據驅動(data-driven)的彈性決策以及AI自動化生產、控制的可能。
聚焦台灣,面對少子化未來,AI生產自然成了解決之道,也是順應時勢。約在2016年左右,台塑、奇美、聯發科等六間企業就已投入資源,參與這場技術革命。蔡明順分享:「雖然多數企業都知道人工智慧很重要,但真正採取行動的大約只有三成,最後成立團隊的更少,不是龍頭,就是中心廠。」這些龍頭,指的是資本額超過50億的大型企業,其中科技業約佔比55%、醫療相關約12%,門檻仍然很高。重複著創新科技擴散的歷史軌跡,AI技術正從少數革新者、早期採用者,逐步通往常民化,接下來的五年、十年會成長快速。
打卡上陣,AI 已成為生產線員工
AI走上生產線,已是現在進行式。說起已投入生產現場的AI技術,蔡明順如數家珍,如工廠生產的瑕疵檢測,就已透過AI結合光學鏡頭,作為瑕疵品挑選的協助工具,不只提升品管效率及精準度,同時解決人力短缺課題。而當AI遇上CCTV監視系統,能進行人臉識別工作,疫情期間用於確保口罩配戴;工廠區域則控管安全帽等工安課題,管理更即時。此外,AI 其實也已走入你我日常。金融行業的電話客服也導入AI,真人客服便只在借貸等關鍵服務時介入。醫療則結合AI檢測,在臨床上為醫生提供建議,減少誤診率。
也是g0v輪值主席的侯宜秀則補充,透過開源資料的基礎,g0v的幾個專案也嘗試利用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技術,例如Cofacts專案就群眾回報的假訊息資料庫,進行數據分析,建立AI模型學習成效,初步判斷訊息標籤,以找到更適合的專業人員來擔任編輯。
AI 並非萬能:產業AI 化,事前功課要做足,更要尊重隱性知識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以「產業AI化」為己任,扮演企業與人工智慧間「轉譯」的要角,但蔡明順也坦言「AI並非萬能,必須充分認識,才能知道它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針對企業如何導入AI,提供三個層面的事前準備。
一、充分了解AI,明確定義想透過AI解決的問題
AI是一種工具,自然有其優勢及限制,因此企業應先深入了解AI,並評估試圖解決的課題,人工智慧是否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二、掌握精準數據
數據就是AI系統的後台資料庫,因此取得具關鍵性、精確度且數量足夠的數據資料,是研發AI演算的第一步,也是影響人工智慧做出正確判斷的主因。
三、重視場域中經驗傳承
當走訪許多產業現場,蔡明順發現場域中往往有著只可親授,而難以提取的技術智慧。若AI推行時無法尊重技術的經驗傳承,往往事倍功半。因此AI的推展必須針對產業知識做足功課,盡可能將產業內的隱性知識顯性化,最後才能通往AI化。
產業出發,串連產、官、學、研、創,逐步完整台灣AI 佈局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草創之時,並不追求國際潮流,反倒回到自己,回到台灣,思考在大國競逐下,究竟台灣的AI方向在哪?便針對台灣具有利基的科技、醫療產業著手,推出相對應課程,引導產業往AI轉型。也為了提高社會影響力,除了前期先大量培養AI人才,自2018年起更逐年開辦AIA年會,從「人工智慧元年」、「大AI時代的起點」、「加速AI新時代的來臨」,到今年「大國競逐下的AI新方向」,順應趨勢,回應當前課題。談到未來發展,蔡明順指出若以產、官、學、研、創為經;人才、技術、市場、政策法規、國際連結為緯,當畫出矩陣,就會發現AI還有非常多項目能進行,一步步完整台灣AI的格局。
回到倫理:工具並無好壞,該如何使用AI ?
2021年,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AI投入生產行列勢在必行。然而,AI如何以人為本?如何兼顧倫理?如何避免資源過度集中?如何不讓AI成為社會控制的工具?侯宜秀説:「工具怎麼用的價值判斷,還需要整個社會一起討論。」其實,工具本身並無好壞,但當價值判斷跟不上技術發展的速度,就容易失去控制。因此,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除了技術教育,倫理價值也是課程核心,意在提升倫理價值的思考。
「做一次知識的民主」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陳昇瑋
在透明化社會的想望裡,開放資料與人工智慧,既能夠帶領公民運動破除黑箱,打破資訊的不透明,也能成為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黑科技,然而,人工智慧的技術與價值規範,如何能真正達到民主化,真正實現多元參與,考驗著社會,引導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