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轉型過程中,領導人是相當重要的關鍵,他的能力與態度,都將直接影響到轉型的成敗。企業該如何找到既懂數位又能決策的人?
不論是哪個產業要進行數位轉型,所有的文獻都告訴我們數位領導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數位轉型需要高階經理人明確地帶領與指引方向,而不只是一個默契或原則;例如,不能只是持續地宣達,數位化是我們的原則,而沒有明確的組織、專案或資源上的配置改變。
有趣的是,數位領導人長什麼樣子、應該由誰出現來擔綱此大任,似乎沒有一個共識。不同企業各有不同做法,各有各的道理,似乎也沒有標準答案。
例如,有些醫師朋友們問我,在醫院裡頭推動數位轉型,究竟應該由醫療副院長、研究副院長或是資訊副院長來主責推動?每一位都很重要,似乎都合適做為推動者。這當然非常合理,因為數位轉型影響的是整個企業營運與經營,不論由誰來發動,最終的影響都是整個企業、合作夥伴甚至供應鏈,當然很難有標準答案。
但無論如何,數位轉型已在全球各產業沸沸揚揚多年,也累積不少成功與失敗案例,即使沒有標準答案,要整理出成功通則還是做得到的。
根據MIT史隆管理學院評論與德勤的一份共同研究報告,數位領導人最重要的前四項個人特質分別是轉型視野 (22%)、前瞻思維 (20%)、瞭解科技 (18%),以及擁抱改變 (18%)。科技素養排第三位,其他三者皆與科技知識無關,與領導人的格局與面對無常的策略能力相關。相較之下,我們非常清楚策略與管理能力遠重於科技能力;該份報告甚至指出,根據經驗,要讓純粹的科技主義者學會策略與管理,倒不如讓精於企業管理的經理人學會基本的科技知識,至少成果不會是一場災難。
但是對沒有科技背景的經理人而言,千萬不要以為聽幾場演講,以人云亦云的方式就能掌握新科技走向,因為我們必須做的是能夠根據新科技的本質、發展進程與市場的需求,發展評估市場與科技的能力,以做為策略依據。科技從來不是有用就得用,成本、成效、效率、互補科技、人性都會左右市場是否將接納此科技的重要因素,在巨大的市場力量之前,政策支持、眾聲喧嘩或是孤注一擲都屬枉然。
科技能力之外,轉型視野、前瞻思維與擁抱改變這三種數位領導人的重要特質,看起來似乎很相似,但事實上說的是不同需求。
轉型視野著重在於對於市場與趨勢的瞭解;前瞻思維重點在能為明天做具體規劃,而不只是解決今天的問題;擁抱改變則是將各種改變,無論是市場的改變、消費者的改變,與自己的改變視為常態,深刻理解「無常」之理,並且能從改變之中尋得不變之變,才有能力持久地維持動態平衡。就像騎著自行車翻山越嶺,我們沒有一刻不在調整自身的重心與速度,但還是能夠隨時平衡,不會摔下來;轉型就是如此。
自然地,沒有人能夠精準預測未來。歷史可鑑,關於未來,尤其是科技如何影響未來的預測,十個有九個都失之千里。但是,若是一百個可能的未來,有九十個可能與某種投資有關,這就代表這項投資很可能將帶我們到未來。因此,具轉型視野與前瞻思維者,不能只是看著未來,通常也需要熟讀歷史,以及具有機率性的思惟模式;歷史告訴我們不能過於自信,即使是發明電腦、電話、網路的偉大發明家在預測未來也都出了錯,何況是平凡人。但我們仍然需要預測未來的走向,同時未來的機率分布隨時必須調整,以時時的觀察與實驗來「同時」探索所有可能的未來。
具有上述四種個人特質的數位領導人自然不好找,因此,從市場上納入具有數位發展經驗、轉型經驗或思惟的人才是種常見的策略,通常也是許多企業啟動數位轉型的起點。當然,數位轉型工作不能只有領導人,在流程改造上同時需要許多熟悉作業流程與營運工作的人才,這類型的人才基本上一定存在組織裡。
數位領導人這個詞可能容易讓大家誤以為整個企業的轉型工作只需要一位領導者,只要有一位具有轉型視野、前瞻思維、瞭解科技以及擁抱改變等特質的高階主管來負責,其他人只要聽命行事就好。事實上,最佳的狀況是,整個公司經營團隊都是數位領導人,大家齊心一致,讓公司能乘著數位顛覆突破新局,找到更佳的運作模式。
但在實務上,要所有的高階經理人都具有這四種思維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主要的數位領導人還必須擔負起定期「更新」經營團隊科技思維的任務,當然不是教會他們寫程式,而且對於新科技要具有評估、想像的能力,能夠接納新科技,不會有懼怕或排斥的感覺。例如,根據我的經驗,害怕或排斥人工智慧的業務主管,基本上是源自於對人工智慧的一知半解,害怕它會無法控制或是取代自身才造成的。
在變化莫測的數位時代,我們唯一能夠確認的是,改變將是常態,因此永遠不會有足夠的數位領導人,而他們又是企業能否在這樣的時代基業長青的關鍵,因此,永遠不要停止尋找與培育。
※ 原文刊登於:《天下雜誌》去哪裡找「懂數位又能決策」的人?這種人有四大特質Copyright©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 Taiwan AI Academy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