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營運長的 2019 閱讀清單- 10大好書

營運長的 2019 閱讀清單- 10大好書

 

本文作者: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營運長 蔡明順

過去這10年,每年的歲末總是會迫使自己從整年的閱讀中挑選10本好書,主要是寫給自己看,一方面作為學習的註腳,一方面為記錄生活的刻度。今年的閱讀因為工作關係,我採用了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的3個月與3年主題學習法,每年會設定一個新主題,以3個月為單位時間集中火力學習;有興趣深入,同時再擬定一個為期3年的計畫,與3個月主題並行,透過持續地多元領域學習,讓自己從已經熟悉的既有領域,有計畫地一階段一階段向外跨領域邁進,我設定了三大主題,人工智慧 x 產業知識 x 經濟轉型是今年的閱讀計畫主題。

人工智慧相關的好書,首先是陳昇瑋執行長與溫怡玲寫的暢銷書《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我也參與書中有關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篇章的故事。過年期間拜讀了清大講座教授簡禎富的《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年中讀了美國辛辛那提特聘講座李傑教授的《工業人工智慧》,還有暑假去旅行購得的兩本英文的好作品,談人機協作的變革轉型《Human + Machine: reimagining work in the age of AI》、智慧醫療的大推之作《Deep Medicine: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make healthcare human again》。

其他還有2本,分別是好友裴有恆、陳文琦所寫的《人工智慧在物聯網的應用與商機》是 AIOT領域的入門暢銷作,另外一位朋友陳顯立著作的《流量新紅利時代:商業模式決定變現之道》則是電商領域的好書。在產業知識方面,我要首推黃欽勇社長的《科技島鏈:中美日韓台共構的產業新局》,對於晶片產業,中國半導體科技專家謝志峰與陳大明的《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很飽滿,另外前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的《行動5.0 : 創造5G數位紅利》對於電信業出身的我,很親切。最後有關經濟轉型的主題,這本《英國製造:國家如何維繫經濟命脈》是非常好看的國家經濟報導分析,還有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 Edward Glaeser的《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是21世紀都市規畫經典。

人工智慧在台灣

1. 《人工智慧在台灣: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 陳昇瑋、溫怡玲
這是我會跟所有台灣企業推薦的一本人工智慧入門書,不只文筆流場、淺顯易懂,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每段論述都是實際深入產業後的思考與內省,成立AIA後,我們專注在推動產業AI化,2018 目標是AI大軍,創造AI 趨勢效應與話題; 2019 量變帶來質變, 驅動應用大爆發成為產學合作平台,2020 大AI時代的來臨,加速產業應用落地,讓AI應用成為產業競爭力的標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醫療產業、金融與零售產業等,不管是各個領域的產業對於AI的需求都會愈來愈高。包括如何在應用AI來進行更精準的規劃與預測,生產時具有更高效率及高品質的流程,行銷上在對的時間、對的價格、對的產品提供給對的人,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才有辦法實現企業的長遠經營。有句話說,以前做甚麼是因為生活需要,現在做甚麼是因為轉型重要,以後做甚麼是因為世界想要,希望與我們6000位校友,一同透過人工智慧來改變台灣的面貌。

工業3.5

2. 《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 簡禎富
這本簡禎富教授的《工業3.5》出版,填補我在智慧製造上知識的空虛,今年春節熟讀了兩遍後痛快淋漓時有共鳴,很多原先工作上的想法與理念,原來已經有大師在前面開路了,他在智慧製造上的深厚造詣,讓我們得以在巨人肩膀上俯瞰通往工業4.0的路線圖。《工業3.5》是一個進程策略,這背後有現實考量與方法步驟,混合、分工、權宜、反攻四個階段,從處於人腦密集的決策作業到達智能製造的數位決策,簡教授提供一系列實際可行的工具與方法,幫助生產管理與優化營收的「PDCCCR製造策略架構」、指揮分散式決策的「數位大腦」系統、優化決策關鍵因子的「龍捲風分析」、指導人機協作的「鋼鐵人」增強決策品質,每一個工具方法都是從產學合作經驗中淬煉出來的成果,全然落地的實證,幾個經典案例:機能布製造大廠、半導體領導企業、光電面板指標公司,常常讓我停下思考,嘗試揣摩當時作者的心境,為什麼會這樣處理問題、原來問題可以這樣思考、學習高手是這樣做的…

工業人工智慧

3. 《工業人工智慧》/ 李傑, 劉宗長, 高虹安, 賈曉東
李傑(Jay Lee)教授因為擔任鴻海集團副董事長,這本書就是主導集團的IAI (Industrial AI)執行團隊,透過本書介紹工業人工智慧的系統工程方法,從傳統演算法(Algorithm)以及以算法為核心的思維,進展到以系統整合(亦即算法、算力跟工具的使用),應用落實於實際場域的方式來展現工業人工智慧的價值。提到工業人工智慧應用場域已逐漸發展,例如機器的監控、船舶的省油、引擎的健康管理、醫療系統的遠端維護等,經由一個系統工程的觀念,附註介紹不少案例與圖表,去闡述工業人工智慧在應用的流程與經驗學習過程。對於智慧製造的生產製程、排成優化,數據的收集整理到工廠端的應用出口,有詳實的描述。

Human + Machine: Reimagining Work in the Age of Ai

4. 《Human + Machine: reimagining work in the age of AI》/ Daugherty, Paul R.、Wilson, H. James
Authors Paul R. Daugherty and H. James Wilson argue that humans and machines are “symbiotic partners” that can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better, brighter future for us all., they wanted to debunk the widespread misconception that productivity is a zero-sum game in which humans have to fall by the wayside as machines continue their inexorable rise. Human + Machine paints a vision of the future in which machines perform the tedious grunt work currently done by human workers. The robots of tomorrow will free up humans to do what they do best: unleash their creativity and solve problems. The authors call this predicament the ‘missing middle’ and suggest a five-step plan – MELDS – to help address this challenge.
• Mindset: Work must be ‘reimagined’ to find ways for machines to enhance human performance.
• Experimentation: Businesses need to invest time and money in finding areas where AI can be introduced.
• Leadership: AI must be used responsibly by management. Chasing easy quarterly profits must be balanced with long-term issues such as the impact of layoffs.
• Data: Companies must build a data supply chain just as carefully as any other type of supply chain.
• Skills: Businesses must invest in training their workers with new skills such as having people learn how to work with machines.

Deep Medicine

5. 《Deep Medicine: How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make healthcare human again》 / Topol, Eric
The AI has everything about your prior medical history, your labs, your scans, your genome, sensors you’re wearing, your environmental sensors, medical literature. All this data is just continually being assessed to give you feedback, whether that’s through an avatar or speech or text, you can pick that, the way it works today is there’s this one-off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 In the future, you will have a coach that is with you all the time as long as you want to have this coaching operation,” Dr. Topol says. “We have this unique capability of bringing in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about a given individual, and processing the data with AI algorithms and giving feedback, and that is another way to decompress the role of the doctor whereby the person who is getting this feedback could contact this doctor when there’s need. The virtual medical coach is starting to get legs. Eventually it will be a way, a path to prevention, which is fulfilling a dream we never really actualized before.”

科技島鏈

6. 《科技島鏈:中美日韓台共構的產業新局》/ 黃欽勇
黃社長的這本《科技島鏈》擲地有聲,詳述了中美日韓共構的產業新局,以一個資深分析師的角度切入科技供應鏈的國際分工,擘劃一個宏觀思維,台灣位於第一島鏈前沿 ,既是科技供應鏈要角 ,也是地緣政治脆弱邊緣,了解半導體產業身處的定位與局勢,正在牽動著目前的中美貿易戰局與人工智慧軟硬整合的國家競爭力。作者有高度的視野與創業的經驗,對於國家產業競爭力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也具備深厚的人文素養,是我輩學習的對象,雙方曾一同討論台灣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多的火花,期待未來一起合作攜手並進,共同發揮社會正面影響力。

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

7.《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 謝志峰, 陳大明
9/8日去誠品參加新書發表會,這本書吸引我,作者謝志峰與胡照林都認為,目前大陸缺乏有經驗的半導體人才,所以同文同種台灣自然成為中國企業吸收的目標,而且人才本來就會往需求高的地方流動,因此不要覺得都是中企在吸收台灣人才,事實上,他們到台積電南京新廠參觀,發現中國頂尖人才也都跑到台積電工作,但媒體很少報導。謝志峰也說,台灣同樣薪水聘到的人才,素質都比大陸人好很多,但不少原本在台灣薪水10萬美元的人,跳槽到大陸工作就會加薪到30萬美元,他開玩笑說,所以很多大陸企業乾脆在新竹設公司,薪水也不用加那麼多,台灣員工也不用離鄉背井到大陸工作,大家都很滿意。對於美中貿易戰帶來的衝擊,短期雖然對中國有衝擊,但卻激發中國建立自主技術熱潮,尤其目前許多採購都刻意「去美化」,也讓台商及本地商訂單大增,只要假以時日,兩岸半導體企業的成長相當值得預期。

行動5.0

8. 《行動5.0 : 創造5G數位紅利》/ 呂學錦
呂董事長可以說是這40年電信業的活字典,他做學問認真,把這本書當博士論文寫,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很年輕就當上中華電信總經理。目前5G執照正在競標,但是沒見到電信業者笑出來,因為行動通信業者因為面臨資本支出與費用支出增加的處境,營收卻不增反減!真正得利的,還是那些在網路上搭建平台、經營應用與內容的越網(OTT)業者。這二十年來,行動通信網路業者似乎逃不過淪為笨水管的宿命。5G登場,帶來一線曙光,一點希望。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從2G到4G,歐洲、日本、美國分別稱霸不同世代,邁入5G,誰能成為未來的王者?AI x IOT x 5G x Cloud Computing 有沒有機會形成一個完美風暴,產生巨大的科技變革,引領第四波工業革命的轉動加速,拭目以待。

英國製造

9. 《英國製造:國家如何維繫經濟命脈》/ Evan Davis
這是本產業經濟的小眾書,但是超級好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思考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時,或許可以看看英國如何度過金融海嘯,重新調整經濟體質,站穩腳步迎向國際新局的例子。而隨著篇章開展,讀者亦能逐漸將書中分析套用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上,當在面對國內經濟轉型的各種挑戰時,不再如無頭蒼蠅般惶惶不安。作者伊凡・戴維斯為英國經濟學者,也是長期深入觀察當地產業的財經記者,書中對英國經濟的分析採取正向樂觀的論點,但絕不盲目,而是就事論事,從嚴謹的數據與比較分析中得出持平而論的根據,並做出有力的提醒和檢討,目的是要說服讀者,一個正常開放國家的謀生實力,其實比我們所想像中要強得多。

城市的勝利

10. 《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 Edward Glaeser
看到臺北市產發局林崇傑局長發文推薦,真的是一本好書,台灣與全球的都市化趨勢猶未停歇。城市居民占總人口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城市的發展好壞也就關乎大多數人的福祉。一座城市如何提升吸引力及競爭力,並且避免衰退?市長、市議員、市府官員與都市規劃師們,閱讀本書,應可從全球城市發展史中找到答案。台灣都市化過程,與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提升的過程,是完全重疊的;對於世界上的許多國家而言,例如印度,也是如此。都市之所以能提供許多工作機會,讓人們脫貧入富,乃因都市讓人聚集,而人與人面對面互動學習,能擦出知識火花,帶動創新,進而推動經濟成長。

更深入有系統的學習 AI 知識

  • 主辦暨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
  •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捐助企業:
    台塑企業、奇美實業、英業達集團、義隆電子、聯發科技、友達光電、新光人壽-新壽管理維護